夏秋反季节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

1、  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黄瓜性喜温暖,即不耐寒冷,也不耐高温。一般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耐高温极限为35-40℃;低温界限为10-12℃。.种子发芽要求温度不低于12-13℃,25℃-30℃最适。秧苗期白天的温度晴天不宜超过24-28℃;阴天不宜于18℃-122℃;而夜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2-17℃。开花结果期白天的温度不应低于20℃。温度高于20℃时,播种后26天开花,34-36天可以收获。低于20℃开花对结果延迟。一般来说,从播种到结实,早熟品种40-50天,中晚熟品种50-55天,晚熟品种55-65天。

在果菜类蔬菜是,黄瓜是比较耐弱光的蔬菜,所以很适宜冬季在温室大棚里栽培。光温条件与黄瓜的生长发育相关。一般低温短日照,生长慢,分枝少,雌花多且着生节位降低,而雄花相对减少;长日照,温度高,则雄花多,雌花少且着生节位高。

黄瓜根系较浅,叶片大而薄,蒸腾量大,对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土壤水分则更为重要。空气湿度过高,容易发生霜霉病。苗期土壤水分不宜过高,否则易徒长或烂根。黄瓜连续结果能力强,开花结果不但需要大量的水分,而且需要长时间持续供应足够的水分。

由于根系柔弱,黄瓜对高浓度肥料反敏感,所以追肥应薄肥勤施。对三要素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但在苗期应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开花结果期要保证持续供应足够的氮肥和钾肥。

2  选 择适宜的品种

选 择抗病虫、抗热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产量高的黄瓜品种。适宜贵州高海拔山区作秋黄瓜无公害栽培的品种有:津杂2号、津研4号、津研7号、津春4号、津春5号、中农6号、中农8号、夏青4号、湘春7号等。

津杂2号: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深绿,主侧蔓结瓜,侧枝4-6个;第一雌花着生在3-4节;瓜长棒形,长35-40cm,横径3.3-3.8cm,单瓜重250-350g,瓜色深绿,棱瘤明显,白刺,瓜顶部有黄色条纹,抗苦味性强,品质好。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耐高温,不耐低温,该品种适宜秋露地栽培。

津研4号:系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该品种较早熟,植株生长势稍弱,基本无侧蔓,即偶生侧蔓,长势极为缓慢,以主蔓结瓜为主,叶片较小,深绿色,较耐脊薄;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强,但不抗枯萎病;瓜棍棒形,深绿色,有光泽,中型以上瓜无刺瘤,刺白较稀,瓜条匀称,一般把短而条直,长35cm,果肉厚而紧密并带浅绿色,瓜条生长迅速,适合秋露地栽培。

津研7号: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深绿,有侧枝3-5条,结瓜能力强,第一雌花着生在7-9节。瓜长棒形,长35-45cm,横径为3.5-4.0cm,单瓜重250-350g左右,瓜绿色,刺瘤稀,白刺,无棱,瓜头有黄色条纹,肉质脆,品质中等;晚熟、耐热、耐涝;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适宜秋延后栽培;每亩产量2500kg以上。

津春4号:系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培育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以主蔓结瓜为主,较早熟,长势中等;第一雌花着生在3-4节,有侧枝和回头瓜,瓜长棒形,绿色偏深,白刺,有瘤无棱,略带光泽,心室小,,肉厚,瓜长30-35cm,横径约3.0-3.8cm。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 适合秋露地栽培;每亩产量3000kg以上。

津春5号:生长势强,有分枝,主侧蔓结瓜能力强。瓜条长棍棒形,长约33cm,横径3cm,单果重200-250g。瓜皮深绿色,棱瘤中等,心室小,口感脆嫩,商品性好,品质佳。早熟性好。每亩产4000-5000kg。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适于我省春夏露地及秋延后栽培。

中农6号: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选育,该品种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第一雌花始于3-6节,每隔3-5片叶出现一雌花;瓜棍棒形,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纹,瘤小,刺密,白刺,瓜长30-35cm,横径3cm,单瓜100-150g,瓜把短,心腔小,质脆,味甜,品质好,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黄瓜花叶病毒病,每亩产2500kg以上。

中农8号: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该品种中晚熟杂种一代,生长势强,株高2.2米以上,主侧蔓结瓜。第一雌花始于第6-7节,每隔3-4片叶出现一雌花,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纹,瘤小,无棱,刺密,白刺,瓜长35-40厘米,单瓜重150-200克,瓜把短,质脆,味甜,品质佳。抗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CMV,ZYMV等病害,亩产5000公斤以上,

夏青4号:广东省农科院经剂作物研究育成,生长势强,瓜短圆筒形。瓜长21-23cm,横径约4.4cm,单瓜重200g,瓜色翠绿,白刺,瘤不明显,肉质脆、甜、品质好。早熟,从播种到始收33-35天,全生育期60-65天。耐热,抗白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和枯萎病,耐疫病和霜霉病等特性。亩产量3000kg左右。适宜夏秋季栽培。

湘春7号:生长势旺盛,分枝多,主蔓、侧枝同时结瓜。瓜条长棍棒形,刺瘤中等,长30-35厘米,单瓜重250克,瓜条深绿色, 瓜顶无黄色条纹。中晚熟,耐热性强,兼抗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等多种病害,亩产量5000公斤,适宜我省夏、秋季栽培。

3  播种与育苗

选择优质种子,用55℃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不断搅拌至水温降到30-35℃,再浸泡3-4小时,将种子反复搓洗,用清水洗净粘液后晾干;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地方催芽1-2天,种子崩嘴时再把种子放在0-2℃处低温处理1-2天,也可不催芽。育苗床土消毒用福尔马林30-50ml/m2加水3L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密闭苗床5天。揭膜15天再播种。高原秋黄瓜的播种期,直接关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应避开正季的上市期,重点解决8—10月的市场供应。海拔1400-1600地区,播种期以6 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宜;海拔1200—1400m地区,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为宜;1000—1200m的地区,播种以7月初—7月中旬播为宜。直播用量250g/亩,育苗移栽用量100g/亩。一般育苗的,1片真叶时带土定植;营养钵育苗的,有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4  整地、施肥、作畦

定植前提早深翻熟化土壤。以有机肥为主,重在基肥,控制氮肥用量.每亩不超过25kg化肥。禁止施用硝态氮肥,禁止施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基肥施有机肥2500-4000kg/亩,三元素复合肥50kg/亩左右。贵州大部分地区雨水较多,宜采用高畦窄厢栽培,一般厢宽83-85cm,厢高20-25cm,沟宽33-36cm。

5  适时定植

育苗移栽的幼苗高13-15Cm,茎基粗lcm以上,有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栽植密度因品种和整枝方式不同而异,一般栽植密度为行距46-50cm,株距30-33cm,每亩3000-3300窝,每窝栽1-2株。定植后立即淋定根水。直播的按株行距打窝定植,每穴播种3-4粒,出苗、破心后选留1-2株健壮幼苗,其余拔除。

6  田间管理

6.1  浇水与追肥  定植后3天,浇一次缓苗水,黄瓜根瓜坐住结束蹲苗,浇一次较大量水,以后10天内浇两次水,结瓜盛期4-6天浇一次水从定植到采收结束追肥8-10次。定植缓苗后追肥一次,根瓜坐住后再追肥一次,采瓜盛期每次追施尿素或流酸铵加充分发酵腐熟人粪尿。无公害栽培黄瓜需科学施用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施用纯氮每亩不超过8kg(折合尿素每亩不超过40kg,硫酸铵每亩不超过85kg)。结瓜盛期出现肥力不足,可叶面喷施O.2%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化肥要探施或早施。

6.2  中耕除草  夏天气温高,杂草生长快,应及时中耕除草,并适当培土。插架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进行中耕、除草、理沟、培土。

6.3  整枝搭架  植株开始抽蔓时,应及时搭架绑蔓。架搭成人字架或篱笆架,蔓长30cm绑一道,以后每隔3-4节绑一道,绑蔓宜在下午进行。整枝时选留2-3条侧蔓,其余侧蔓结1.2个瓜后留2片叶摘心,满架后打顶。

7  病虫害防治

贵州秋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星病、炭疽病、灰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疫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黄守瓜、茶黄螨、美洲魔潜蝇等。按照以先进的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原则防治病虫害。

7.1  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实行翻耕、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园田以压低病原菌及虫口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实行深沟窄畦栽培;苗床土壤消毒处理,培育无病虫壮苗。利用生物天敌、杀虫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防制剂控制蔬菜病虫害,如利用瓢虫、草蛉虫等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利用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利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白僵苗、绿僵苗等真菌,颗粒体病毒,阿维菌素等抗生素防治害虫;利用苦楝、苦皮藤、烟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以病毒制剂(如黄瓜花叶病毒卫星疫苗S52)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以多抗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及新植霉素等农用抗生素防治蔬菜病害。利用温汤浸种、晒种等方式处理种子,杀灭或减少种子传病虫害,使用黑光灯等诱杀多种害虫,使用黄板或白板诱杀蚜虫和班潜蝇等。

7.2  化学防治

7.2.1  黄瓜霜霉病  Cucumber downy  mildew

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班,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该病症状的表理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感病品种如密刺类呈典型症状,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种如津研、津杂类叶色深绿型系列,病斑小,褪绿斑持续时间长,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少,一般较前者迟落架7—12天。

防治方法 当出现中心病株时,立即用72.2%普力克水剂700—8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不少于5天,连续喷雾3次;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不少于3天,连续喷雾2-3次;或58%雷多米尔(瑞毒霉)-锰锌500倍液,安全间隔期2天,最多使用3次;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最多使用3次;或75%百菌清6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或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3次等。每6-7天喷1次,连续喷2次,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7.2.2  黄瓜黑星病  Cucumber scab

症状  幼苗染病,子叶较子叶敏感,予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引致全叶干枯;嫩茎染病,初现水渍状暗绿色梭形,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于;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生长点染病,经两三天烂掉形成秃桩;叶片染病,初为污绿色近圆形斑点,穿孔后,孔的边缘不整齐略皱,且具黄晕;叶柄、瓜蔓被害,病部中间凹陷,形成疮痂状,表面生灰黑色霉层;瓜条染病,初流胶,扩大为暗绿色凹陷斑,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致病部呈疮痂状,病部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2次: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不少于5天,连续喷雾2次;或2%武夷菌素(BO-10)200倍液等;在发病初期每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7.2.3  黄瓜炭疽病  Cucumber anthracnose

症状  黄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自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生橙黄色点状胶质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重者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变黄褐色,逐渐细缩,致幼苗折倒。叶片上病斑呈圆形,直径4-18(mm),湿度大旱 ,病斑呈淡灰至红褐色,略呈湿润状,严重的叶片干枯。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症状常具不同表现型,易与叶斑病混淆。主蔓及叶柄上病斑椭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包围主蔓,致植株一部或全部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呈淡绿色,后为黄褐色,或暗褐色,病部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常开裂。叶柄或瓜条上有时出现琥珀色流胶。

防治方法  可用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以上,连续喷雾2次;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倒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不少于2天,连续喷雾2次;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3次;2%农抗12水剂等;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摘除病叶并喷药保护,一般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或25%敌力脱每瓶100ml兑水450kg喷雾。

7.2.4  黄瓜灰霉病  Cucumber gray mold  

症状  主要危害幼瓜、叶、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呈水浸状,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叶片一般先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直径20-50(mm)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下部的节腐烂致蔓折断,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2次:或25%灰霉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大、最多使用3次;5-7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

7.2.5  黄瓜镰刀菌枯萎病  Cucumber Fusarium wilt

症状  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侧叶片,中午萎焉下垂,似缺水状,但萎焉叶早晚恢复,后萎焉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主脉基部纵裂,纵切病茎可见微管永变褐。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子实体,有时病部溢出少许琥珀色胶质物。幼苗染病,子叶先变黄、萎焉或全株枯萎,茎基部或茎部变褐缢缩或呈立枯状。

防治方法  发现病株选用75%敌克松800-1000倍液喷雾;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4次;或10%双效灵水剂300-5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3次;或3%广枯灵水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50%多菌灵可湿性份剂8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2次等。隔7-10天喷1次,共喷3-4次。

7.2.6  黄瓜白粉病Cucumber powdery mildew

症状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即病原菌无性阶段。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时病斑上长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即病菌的闭囊壳。

防治方法  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2次;或43%好力克悬浮剂4000-6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最多使用3次;或25%敌力脱每瓶l00ml兑30喷雾器水:或5%仙星每瓶8ml兑4-5喷雾器水等: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7.2.7  黄瓜疫病  Cucumber Ph~ophthora bligM

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显著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同株上往往有几处节部受害,维管束不变色;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大病斑;直径可达25mm,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干燥时呈青白色,易破裂,病斑扩展到叶柄时,叶片下垂。瓜条或其它任何部位染病,开始初为水浸状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发出腥臭气味。

防治方法 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最多使用3次;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最多使用3次;25%瑞毒霉(甲霜灵)8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40%乙磷铝(疫霜灵)200倍液;病情严重时3-4天喷1次,较轻时7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7.2.8  蚜虫一瓜蚜  COtton aphid

寄主  黄瓜、南瓜、西葫芦、西瓜、豆类、茄子、菠菜、葱、洋葱等蔬菜及棉、烟草、甜菜等农作物。

危害特点  以成虫及若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作物汁液。瓜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选用5%大功臣(吡虫啉、蚜虱净)1000-15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50%辟蚜雾(抗蚜威)2000-3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3次;或20%灭扫利乳油10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最多使用3次;2.5%功夫2500-3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3次;以上农药交替使用,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7.2.9  黄守瓜

7.2.9.1  黄足黄守瓜  YeIIow melon leaf beetle

寄主  已知19科69种以上,但以葫芦科为主,如黄瓜、南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等,也可食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等蔬菜。

危害特点  成虫取食瓜苗的叶和嫩茎,常常引起死苗,也危害花及幼瓜。幼虫在土中取食瓜根,导致瓜苗整株枯死,还可蛀入接近地表的瓜内为害。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成虫选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最多使用3次;或50%辛流磷乳油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6天,最多使用1次。防治幼虫可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或2.5%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顺天宝)乳油2000倍液灌根。使用辛硫磷的黄瓜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瓜类幼苗对辛硫磷敏感,须严格掌握使用浓度。

7.2.9.2  黄足黑守瓜  Black yellow legged melon leatbeetle

寄主  瓜类蔬菜。

危害特点  成虫食害瓜苗叶和嫩茎,幼虫食害苗根,造成死苗,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  同黄足黄守瓜。

7.2.10  茶黄螨  Yellow tea mite

寄主  黄瓜、番茄、茄子、甜椒、辣椒、落葵(木耳菜)、白菜、豇豆、菜豆、马铃薯等多种蔬菜。

为害特点  成螨和幼螨集中在作物幼嫩部分刺吸为害,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或黄褐,具油质光泽或油浸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受害嫩茎、嫩枝变黄褐色,扭曲畸形,严重者植株顶部干枯;花器受害,造成大量落花或不实。幼果受害.果柄、萼片及果皮变为黄褐色,生长停滞,组织僵硬,木栓化,表皮呈龟状纹。严重时,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由于螨体极小,肉眼难以观察识别,上述特征常被误认为生理病害或病毒病害。

防治方法  (参见辣椒的茶黄螨)可用0.2%阿维菌素(爱诺虫清、虫螨克)2000-3000倍液;蔬丹(1.5%苏阿可湿性粉剂)35-50克加水50公斤喷雾;30%螨必治乳油4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3次;或10%果螨红悬乳剂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3次;或29%净叶宝3号乳油15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注意农药交替使用,重点防治心叶、嫩茎、叶背、花和幼果。

7.2.11  美洲斑潜蝇  American leaf miner

寄主  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蚕豆、大豆、菜豆、芹菜、甜瓜,西瓜、冬瓜、丝瓜、西葫芦、蓖麻、大白菜、棉花、油菜、烟草等22科110多种植物。

危害特点  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美洲斑潜蝇发生初期虫道呈不规则线杖伸展,虫道终端常明显变宽别于番茄斑潜蝇又称瓜斑潜蝇L.bryoniae(Kaltenbach)。危害严重的叶片迅速干枯。受害田块受蛆率30-100%,减产30-40%。严重的绝收。

防治方法  当每叶片有幼虫5头时,在幼虫2龄前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不少于7天,最多连续喷雾3次;蔬丹(1.5%苏阿可湿性粉剂)35-50克加水50公斤喷雾;29%净叶宝3号乳油1000-15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15%强龙乳油10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最多使用3次;或5%锐劲特悬乳剂20mI/亩喷雾,安全间隔期7天,最多使用3次;或生物农药虫除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连续喷雾3次等。

8 适时采收

秋黄瓜果实生长快,应及时采收。从播种到开始采收一般45-50天,谢花后8-10天即可采收嫩瓜。收获阶段不许用粪水追肥,最后一次追施化肥应在收获前30天进行。采收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合理包装储运,防止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