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⑴水环境保护目标。园区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废水处理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大于80%。
⑵空气环境保护目标。园区环境空气质量要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废气处理率100%。
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目标。园区加强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提高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使用比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技术,同时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体系的研究和示范,吸取先进地区生态农业的经验,建立健全面源污染的检测,研究机制,监测土壤、河流、水库以及地下水含水层中的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含量,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提高防治水平。
⑷固废处置目标。园区农业固废和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项目区内危险固废收集率达到100%。
园区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入项目区项目实行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果蔬种植项目,主要污染源有化肥、农药、塑料薄膜和生产、生活污水等,污染程度较轻,部分污染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系统消化。经采取一定污染防治措施,完全可以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畜禽养殖项目,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畜禽粪便等废物的环境影响,项目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资源化问题。对大型畜牧养殖场应要求建设沼气池等集中畜禽粪便处理设施,防止畜禽粪便堆存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同时项目区应组织企业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探索和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从源头解决畜禽粪便堆存的环境问题。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在水利设施建设和基地设施建设上,有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施工期间的废渣、弃土、建筑弃材及少量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运输车辆、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等。因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应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防范于未然。
园区规划采用分流式排水系统,分为雨水管道系统和污水管道系统。
⑴雨水管道系统。根据地形条件和地表水体情况设雨水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沿规划道路布置,由道路雨水口收集雨水,通过管道就近排入河流和水库。雨水管道采用聚乙烯双壁波纹管,管道纵坡不小于千分之三。雨水口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口间距一般为30~40米,并按规范设置检查井。
⑵污水管道系统。根据园区总体规划布局设置污水收集系统。管道沿规划主次干道布置,收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⑶污水处理。生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送至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排入园区的排水沟中,可作为农灌用水,具体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见图9-1。
图9-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格栅用提升泵将污水打入曝气池,曝气池的作用是降低污水中的CODcr、BOD5,再进入二沉池进行沉淀,最后进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反应后排出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二级标准。
主要是项目建设产生的废渣。在施工时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在施工场地四周建临时围墙,及时清运泥土减少扬尘。土建工程完工后,要求施工单位彻底清除建筑垃圾,杜绝废渣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洗果打蜡、分级包装厂和包装箱生产厂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定点密封集中,及时运往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填埋。
⑴安排好施工。施工时禁止高噪声机械在夜间和午休时间作业,以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⑵选好设备。在考虑设备性能时,重视其噪声指标,对噪音高的机械设备尽可能安装消声器以减低噪音。
⑶合理布置。尽量把噪声较高的机械设备相应集中,布置在单独房间内,并采取密封隔音措施。
⑷搞好安装。地脚都应放置减震器或橡皮垫,并使设备运转时经常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使操作岗位噪声值达到GBJ87-85的要求。
⑴采用全自动包装工艺,单独设置包装车间,与其他场地分开,同时设计过渡间、更衣室、洗手设备等。
⑵包装车间内部要经常保持整洁,地面用不透水建筑材料,墙面贴1.5米高的瓷砖墙裙。
⑶设有足够的通风装置,有防鼠、防雀、防潮等设施。
⑷设备、工具、包装容器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卫生要求。管理和工作人员应有健康证。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鞋。对包装工作人员按规定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园区主要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式进行生产,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规模化生产过程因操作不当及生产资料的使用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主要表现为:土地和水资源过度与不合理利用、耕作水土流失、加工产品、废弃物利用和处理不当;化肥农药施用、农膜施用、饲料添加剂使用等。造成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服务功能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减缓园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划建设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以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建设工程为先导,实施生态战略,促进园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遵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园区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立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产发展模式,增强园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维持耕地保有量,规范耕地管理,提高耕地质量。对已建立的农产品基地划定区域予以保护,预防耕地受到破坏;科学开发耕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优化用肥结构,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化肥氮磷流失损坏土壤环境。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扩大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积极推进病虫害预测预报,科学合理施用农药,控制农药污染土壤及水体。,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及废弃物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有效提高。
加快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控制技术体系建设,增强病虫害防控能力。加强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确保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组织制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示范区产地环境标准等,规范农产品生产安全管理。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完善产品可追溯体系。加强示范区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检测,定期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农业用水水质检测。推进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强化示范区产品产地安全生产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示范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严禁违反规定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良种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生物农药。以低碳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理念拓展农业功能,加快生态创意农业发展,将生态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融合,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提升环境生态质量。
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园区的组织领导,在园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解决规划、用地、融资、项目审批、基础设施等园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园区管理委员会,合理设置管委会综合管理、产业发展、项目招商引资等职能部门,配置一批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负责园区的建设、管理、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人力资源培训等具体工作。建立园区科学决策机制,设立园区专家咨询组。
积极整合市有关部门,统筹配置土地、电力、水资源等资源,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设立园区一站式服务机构。集中力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创新示范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园区评价考核和激励制度,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建立园区项目准入和评估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移民安置政策,有序推进园区内迁出农户的搬迁工作,认真搞好移民安置、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切实保障搬迁居民民生。
园区建设的主体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大户以及科研推广事业单位等,建设资金也主要依靠建设主体来解决。要研究出台推进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多途径、多元化筹集资金。要加强与省、州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投资。市有关部门的投入要重点向园区倾斜。
不断创新园区投入机制,集中捆绑水利、电力、农业综合开发、国土、科技、农业、环保等相关项目,启动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申请中央的安排资金和省项目的配套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所有”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投资机构,采取BT、BOT等开发模式,通过融资开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政府引导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园区专项发展资金,积极整合交通、水利、城镇、供电等资源,重点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设立示范区企业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园区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发展引导支持扶持力度,引导优势资源开发和企业技术进步。加强园区和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
加快园区的投融资平台建设,争取建立园区投资开发公司。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政策性或商业性贷款,支持在园区建立金融服务分支机构。加快培育园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鼓励商业银行在园区建立分支机构,发展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加大与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为园区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对进入园区发展的企业和项目,在贷款、融资、担保、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融资、筹资,支持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发行企业债券。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将有关重点基础设施或产业发展项目作为国家、省、州重点项目,采取特事特办加快立项和审批,落实业主和建设资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 2号)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招商引资领导干部责任制,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园区的诚信环境,打造优质的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优化园区投资环境,着力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和诚信环境,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的合力推进的招商引资机制;树立园区就是发展“经济特区”的理念,特事特办,强化服务,提高效率。大力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搞好园区一站式服务,建立完善投诉中心。创新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努力形成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服务安商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加大对东部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种宣传媒体和专门网站,扩大兴义现代农业园区对外宣传,积极举办兴义招商引资洽谈会。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积极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推介。
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按照“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聚集、体制创新、科技引领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鼓励和支持园区建设在招商引资、投融资、土地流转、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进行先行先试。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支持农业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实对外来投资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征缴优惠政策,制定园区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企业和项目进入园区发展。落实建设用地的优惠政策,积极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施差异化的土地优惠政策,对重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争取纳入省级或国家级重点项目,统筹协调用地调控指标。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性企业和项目,可参照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争取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相同的政策待遇。对园区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按照一定比例留给管委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实施企业生产、生活用水、用电等公用产品价格优惠政策。对返乡创业的,要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入住产业园区要提供更大的方便和更好的服务。制定园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大力推进园区土地流转,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和推动园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受益分配机制。设立农民合作社发展引导资金,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园区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园区基层工作保障制度。
强化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园区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增加科技和人才投入,不断增强园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围绕园区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重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关键技术,积极重点组织攻关和研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企业。大力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设备和科技项目。
加快建立园区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孵化器,大力引进省内外农业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在园区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充分利用省内外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技术和人才,加强园区产学研结合,积极建立与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战略联盟。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发展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培育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给予扶持。建立现园区专家咨询制度,为园区项目论证和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配套设施、充实队伍、加强培训、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水平。强化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引进一批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柔性”机制。建立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服务平台,整合市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重点培训一批实用性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
建立园区管委会联系联动工作机制,将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将各项创建指标细化分解到具体乡镇和部门。坚持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及时调度,统筹协调规划实施的突出问题。
积极做好本规划与兴义市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协调,把本规划的发展要求和重大项目分别纳入相关规划。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支持,把兴义现代农业园区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或省、州的重点项目予以实施。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由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了解园区建设的工作动态,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园区建设的成效、经验和做法。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重点给予解决。由园区管委会组织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提出咨询或整改意见。强化规划的引导,在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上要尽量符合规划,积极引导企业分类集聚发展。
对本规划所列的重大项目,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要积极组织推动实施,在制定相关规划和财政预算时,要落实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咨询评估、审议决策制度。加强项目实施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制定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和考核体系,把园区建设工作纳入相关单位目标考核内容,逐层细化分解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优秀的,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未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诫免、调整职务或降免职。园区建设进度情况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园区建设动态监督情况在主流媒体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附表五:园区项目效益估算表(规划目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