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田间焚烧秸秆、畜禽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进行排放和施用已经造成传统农业有机物再循环的生态机制逐渐丧失。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生态建设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中。并指出,只有提高农业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有可能增强。
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与之俱来的是,大量的畜禽粪便过渡集中和冲洗污水大量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畜禽粪便既是一个严重的环境污染源,但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畜禽粪便通过沼气设施处理,可以生产沼气、沼液、有机肥。沼气可用做燃料,用于农村照明、煮饭;沼液、有机肥可用于蔬菜果树生产,形成“猪-沼-果”、“猪-沼-菜”的能源生态模式,不仅可解决污染问题,还可为农民提供清洁能源,为居民提供优质无公害的蔬菜,既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又能使企业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
项目以沼气池为纽带,将生猪养殖和果蔬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系统内部废弃物处理、能源、肥料良性利用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相关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生活能源、建设生态农业以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兴义喀斯特山区巩固农业开发成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治理石漠化积极有效的生态措施。
1、建设内容
(1)规模布局
至2017年,完成年出栏生猪12万头基地建设。培育、扶持生猪养殖龙头企业1~2家,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创建优质生猪品牌1~2个。基地分布在威舍镇双桥村,乌沙落洪,白碗窑镇小狗场村,敬南镇十里坪等4个乡镇。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①新建猪舍120000m2;
②配套建设养殖区道路、水网、电力工程;
③修建50立方米的沼气池50口(单个池容为50m3);
2、资金投入估算
根据项目确定的建设内容进行估算,12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投资额为4810.0万元,详见表5-5。
表5-5 12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3、资金筹措
12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总投资4810.0万元,其中:地方整合资金150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补助资金2000万元,项目业主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1310万元。
4、实施主体
兴义市农业局、兴义市扶贫办、养殖大户及招商引资企业。
5、进度计划
2013年:启动招商引资计划,建设物流运输道路、水网和电力工程;
2014年:企业入驻,修建猪舍、沼气池;
2015年:生猪年出栏量达到50000头,;
2016年:生猪年出栏量达到80000头,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
2017年:生猪出栏量达到120000头,扶持养殖龙头企业1~2家,创建优质生猪品牌1~2个。
现代农业的目标是建立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系统,本规划三园之一的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的建设目标是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精准农业有机地统一结合在一起。因此,园区整体可定位为一个农业高效生产的主题公园,既能生产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又具有可供开发的旅游产品,通过合理布置的各种精品果树、奇特蔬菜作物,适当配置的园林植物、人造景观等内容就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另外,大量利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操作(如利用整地机械耕地、起垄机起垄),提高劳动生产率;园区设施内将采用的喷、滴灌技术、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作物吊蔓栽培技术措施本身就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环保节能的典范,可以有效地展示国内外果树、蔬菜的优新品种和现代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该园区除了具备一般公园“看”的功能外,还有“农业生产”“吃”、“采摘”、“娱乐”、“科普教育”和独特的“农事活动体验”等休闲功能。
1、建设内容
(1)规模及布局
现代农业观光展示园布局于木贾街道办事处枫塘村,占地3000亩。内设现代农业设施栽培展示区1000亩、奇特果蔬新品种展示区500亩、农耕体验采摘区200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亩200亩、休闲娱乐区1000亩和蔬菜集约化育苗区100亩。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①路网工程:规划建设机耕道(3m宽,水泥路面带沟)10km,田间耕作便道、观光道(1.2m宽)20km。
②水利工程:新建区域需要修建水池、水窖200m3(100m3/个),排水渠10km,农灌干管(DN200)15km,农灌支管(DN100)30km。安装移动喷灌200亩,滴灌200亩。
③综合管理服务大楼3000m2;
④停车场1000m2;
⑤配套美化亮化工程。
2、资金投入估算
根据项目确定的建设内容进行估算,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投资额为3793.0万元,详见表5-6。
表5-6 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3、资金筹措
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总投资3793.0万元,其中:地方整合资金120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800万元,项目业主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793万元。
4、实施主体
兴义市人民政府、兴义市农业局、贵州享裕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5、进度计划
2013年:建设100亩育苗中心;
2014年:建设现代农业设施栽培展示区1000亩;
2015年:建设奇特果蔬新品种展示区500亩;
2016年:建设农耕体验采摘区200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亩200亩;
2017年:建设农耕体验采摘区1000亩。
生姜营养丰富,除含有姜油酮、姜辣素、姜淀粉等生理性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于一身,自古被医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特别是姜辣素具有对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明显兴奋作用,还有降血脂降低动脉粥硬化及镇痛作用等,是集保健及药用价值于一身的蔬菜。目前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对姜辣素、姜粉需求量大,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保健更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开发姜辣素、姜粉、姜油等项目前景非常广阔。
生姜是兴义市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兴义地方品种小黄姜在兴义市具有种植面积大、分布广、种植历史悠久、产量高、质量好等特点,并且还有丰富的民间贮藏技术和经验,年鲜姜贮藏能力超过1万吨,干姜加工能力超过2万吨,鲜泡姜加工能力超过1万吨。但由于长期以来,主要沿袭传统的生产和鲜销模式,加工品主要以鲜泡姜和干姜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种植生姜效益相对较低。因而只有通过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大幅度的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拓展完善本地企业粗加工生产线的基础上,引进生姜深加工企业或扶持本地生姜加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对生姜的进行精加工,从中提炼姜辣素、姜粉,姜油,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本地生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内容
对原有兴义本地的生姜加工企业——清水河镇誉梅生姜加工厂,兴义市汇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兴义市陈氏生姜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线进行完善的基础上,新建设10000 m2生姜加工厂(分为清洗车间、切片车间、泡制车间、粉碎车间、提炼车间、包装车间等),原料库房4000 m2及成品库2000 m2及相关配套设施,购进超临界萃取设备,反应器等生产设备100台套,形成具有年产200吨姜辣素(20万元/吨)、1000吨姜粉(18000元/吨)、50吨姜油(10万元/吨)、2万吨干姜、1万吨鲜泡姜及其他系列姜产品生产能力的生姜加工产业群。
配套安装箱式变压器1台,架设中压线路(10kv)1000m,低压线路(220v/380v)1000m。建设完成的生姜姜辣素、姜粉及其他系列姜产品加工生产线,年最少可加工生姜4万吨以上。
2、资金投入估算
根据项目确定的建设内容进行估算,生姜加工生产线建设投资额为4840.0万元,详见表5-7。
表5-7 生姜加工生产线建设投估算表 单位:万元
3、资金筹措
生姜加工生产线建设总投资4840.0万元,其中:地方整合资金150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补助资金2000万元,项目业主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1340万元。
4、实施主体
兴义市人民政府、兴义市农业局、兴义市招商局、清水河镇誉梅生姜加工厂、兴义市汇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兴义市陈氏生姜开发有限公司及引进的深加工企业
5、进度计划
2013年:生姜粗加工生产线的完善,生姜深加工招商引资;
2014年:生姜深加工厂厂址选择、规划、设计、设备招投标等;
2015年:生产加工厂建设;
2016年:建设完成形成具有年产200吨姜辣素、1000吨姜粉、50吨姜油、2万吨干姜、1万吨鲜泡姜及其他系列姜产品生产能力的生姜加工产业群。
1、建设内容
(1)品牌培育与创建工程
在现有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地理标识和商标注册的申请力度,积极推动产品商标注册、兴义小黄姜、兴义大五星枇杷产品认定及地理标识注册工作。重点抓好“品甸生姜”、“兴义大五星枇杷”地理标志保护认定和绿色食品认定,注册商标保护,配套制定完善好各项技术和产品标准。
(2)品牌广告宣传策略
加大姜、枇杷及其加工品的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依靠品牌进一步提升兴义市特色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现行高度发达的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广告宣传,扩大正面影响,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行品牌扩张营销战略。借助兴义市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依托木贾商贸物流园建立农产品加工、包装及商贸的主要集散地。同时在主要目标城市开设以“姜”、“枇杷”系列产品为主打产品的直销专柜、直销店,树立兴义特色农产品产品的窗口形象。
2、资金投入估算
根据项目确定的建设内容进行估算,优势品牌培育与创建投资额为500.0万元。
3、资金筹措
优势品牌培育与创建总投资500.0万元,全部为国家财政资金补助。
4、实施主体
兴义市人民政府、兴义市农业局、园区管委会及园区内相关企业。
5、进度计划
2013年:项目启动。
2014年:完成1~2个商标注册,1个品牌创建,无公害产地认定1万亩。
2015年:在2014年基础上再完成2~3个商标注册,1个品牌创建,无公害产地认定1万亩。
2016年:完成1个品牌创建,无公害产地认定1万亩。
2017年:在目标城市开设直销窗口。
2014年~2017年:不间断开展广告宣传活动。
(1)2万亩的城郊精品水果示范园建设。
(2)3.7万亩的优质高效蔬菜生产示范园建设。
(3)12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4)3000亩的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
(5)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6)优势品牌培育与创建。
(1)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项目、辅助工程一览表。
(2)工程设计方案、图纸及主要设备、材料表。
(3)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投资资料。
(4)现行行业估算指标。
(5)设备价格按现行价格计取。
(6)设备运安费以设备价格的10~15%计取。
(7)其它费用及预备费等按国家及省地有关规定计列。
根据园区确定的技术方案及建设内容进行估算,该园区建设总投资额为68408.0万元。详见下表:
表6-1 园区建设总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该园区总投资额:68408.0万元,其中:
1、申请国家财政资助: 23500.0万元
2、地方整合资金: 21500.0万元
3、项目区业主多渠道融资: 23408.0万元
主要任务是编制建设规划;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蔬菜、水果、养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土地流转工作部署;培训各级技术人员5000人次;启动城郊精品水果示范园、优质高效蔬菜生产示范园、12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生姜深加工生产线的招商;启动田间配套土建工程、技术支持体系、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流程和品牌创建、广告宣传计划。
加快园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加大项目区人才培训力度,培训人次在15000左右;招商引资养殖企业入驻;逐步完成2万亩城郊精品水果示范园、3.7万亩优质高效蔬菜生产示范园、12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3000亩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完成田间配套土建工程、技术支持体系、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管理服务中心、温室大棚、配套电力工程建设安装并投入使用,生姜深加工生产线;生姜深加工厂厂址选择、规划、设计、设备招投标,及生产线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郊精品水果示范园、优质高效蔬菜生产示范园、生猪养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培训各种农技人员、乡土人才及种植户10000人次以上;完成兴义大五星枇杷产品认定及地理标识注册、绿色食品认定、注册商标等工作。
表6-2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计划安排表
项目总投资68408万元。项目区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建设投产后,每年的收入如下:
1、2万亩城郊精品水果示范园可新增优质枇杷2500t、葡萄1400t、甜柿3000t、梨4500t、桃7500t、其他水果4500t,最低亩产值分别按6000、15000、9000、6000、9000、6000元/亩计,每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分别为3000、3000、1800、1800、4500、1800万元,总销售收入15900万元。
2、3.7万亩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区可新增优质蔬菜74000t,最低亩产值按10000元/亩计,每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7000万元。
3、每年出栏生猪120000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4000万元。
4、果蔬加工收入3000万元。
5、生姜加工收入10000万元。
园区达产后每年可实现总收入89900万元,农民总收入769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00元,人均增收4450元。从农业投资项目看,属投资回报率较高水平。
表7-1 经济效益分析表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农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单纯的粗放型农业向“两高一优”集约型精细农业,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重要阶段。国内外的许多经验表明,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于选准和发展农村主导产业,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产业化。
充分利用项目区气候地理优势,通过建设优质蔬菜、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蔬菜、水果基地,不但可以培育区域的主导产业,实现由传统农业(粗放型、数量型)向现代农业(优质高效型)的转变,带动周边农村服务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项目区的高新技术普及率得到了提高,土地产值、人均收入资源有效利用率等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互为促进的作用。根据园区发展规划,未来农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实力将不断做大,实现农业多个层面的盈利。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优质蔬菜74000t,精品水果23400t,出栏生猪120000头。对满足和丰富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项目建成后可直接或间接地提供近12050个就业机会(按5亩/人计),有助于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餐饮、旅游、运输、包装、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拟进行的特色无公害蔬菜、精品水果、生态养殖发展规划,是按高效、集约、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理念而实施的项目。不仅可有效防止对项目区农作物生长环境产生新的污染和不良影响,还可通过项目的实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中。
项目建设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导入,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应用等,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实行生态环境和物质流的良性循环,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机的利用。
图1 项目建设工作机构设置示意图
兴义市枫塘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内容多、周期长、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园区将来的健康发展,成立专门为园区管理服务的“兴义市枫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政府办、农业局、扶贫办、财政局、发改局、林业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国土局、供电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管委会负责抓好园区建设的工作部署、政策制定、部门协调、资金筹措和督促检查等工作。管委会下设园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并从相关的职能部门、所涉及乡镇的分管领导、农业专业合作社、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中抽出专人专职办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园区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工程施工进展与质量,监督建材物资及设备的采购、招投标和质量验收等工作。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每年专列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工作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将资金的筹措、运转和增值引入到市场机制中去。根据基地建设需要,定期召开金融联系会议,积极协调信贷资金,确保园区和基地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创新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加强和完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体系,加大对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实用技术推广和培训投入的力度。鼓励科技人员带科技项目下乡,实行科技承包,绩效挂钩,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立足本地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聘请高级人才,树立各级、各类、各方面人才为我所用,为产业服务的大人才观。在人才培养上,一要加大投入,舍得花钱。二要形式多样,送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机构和科研推广机构的作用。三要为才是举,大胆启用,注重实效,不务虚名。四是建立人才奖励基金和奖励制度,对在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及时表彰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