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郎岱农业产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园区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六枝特区政府办“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制定《六盘水郎岱农业产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郎岱园区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基地建设、农旅结合、企业孵化摆在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三园三基地一中心”总体部署,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为主、企业带动、园地共建”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园区各项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郎岱园区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根据园区建设规划、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猕猴桃、魔芋、蔬菜为主导,突出重点,扩大规模。一手抓主导产业规模,一手抓主导产业质量,针对园区的三大主导产业的进展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保证主导产业建设质量。现已建成猕猴桃基地1.2万亩(核心区7100亩,其中郎岱镇5000亩,陇脚乡2100亩)、魔芋基地30000亩(核心区1000亩)、蔬菜基地13000亩(核心区3000亩)。生态养殖园建成富农生态禽类养殖基地,年出栏禽类50万羽,生产禽蛋5000万枚;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达6.56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15年底,园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家,其中省级重点5家,农民专合社78家。今年新入驻的贵州宜枝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整合六盘水境内农产品整体进驻阿里巴巴产业带农业专业市场,现有106家企业300余种农特产品在产业带专业市场实现网上销售,每天访问郎岱园区电商平台的访客达5000余人次,并每日都有成交量,销售额呈现出较好的上升趋势。
——农旅结合共融互动。2015年2月,郎岱园区被列为“2015年省级100个旅游景区”之一,景区旅游规划已通过贵州省旅游局审核。园区将按照“一本规划、一份蓝图、一抓到底”。一是依托猕猴桃基地和郎岱镇现有的区位优势,并结合园区自身建设,扩大基础设施服务规模,使服务功能向古城接待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度假、古夜郎文化、康体娱乐、农业观光体验等复合功能的转变。二是以郎岱坝子为脉,以郎岱文化及民族文化为魂,抓住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加速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彰显“生态郎岱”、“人文郎岱”特色,把郎岱园区建设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景观优美、功能齐备、社会经济与旅游同步发展的最佳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基础条件有效改善。农村公路、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稳步推进。到2015年底,园区已建成主干道370.599千米、机耕道50.84千米、生产便道88.45千米、沟渠(含管网)122.655千米、蓄水池537个6500立方米、配套建设供电能力630千伏安、配套建设供水能力2000吨/日、通讯实现全覆盖。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99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16%,设施农业面积发展6.8万亩。
——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一是深入推进园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深入推进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植物疫病防控有序开展,农业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农业生物灾害得到有效防范。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构建。
二、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
二是融资难。受国家对政府融资平台职能调整的影响,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目标感不强,方法不多,渠道欠缺,离特区下达目标任务差距较大。
四是龙头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2015年实际销售收入不超过1 亿元,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大部分农业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科技创新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企业人才引进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现代管理能力不强。
五是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已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大部分规模小,服务层次比较低,部分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到位,机制不灵活,与社员的利益关系不密切,存在无固定资产、无股份资金、无固定场所和无销售市场等“四无”现象。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用统筹的理念规划农业,用工业化的集约经营理念管理农业,用市场、质量、竞争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建设 “西部领先、贵州一流”的综合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目标,以园区核心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联动、种养加一体、农旅显著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发展目标任务
——农产品品质优化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满足市场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园区重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无公害农产品达到20个以上,绿色食品达到8个以上,有机食品达到3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达到5个以上。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基地面积50万亩以上,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
—— 农民收入与自我发展能力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拓展农业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价值链与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到2020年,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产值过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家,规范发展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型家庭农场100户,生态休闲农业总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生态休闲农业企业达到5户,发展规模以上“农家乐”50个,带动发展一大批成长型的中小型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利用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发展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田园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到2020年,园区生态休闲农业总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生态休闲农业农庄(企业)达到30户。创建国家级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发展规模以上“农家乐”200个,培育经营规模上千万元的生态休闲农业省级龙头企业3家,带动发展一大批成长型的中小型生态休闲农业企业。
——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一是大力推广应用种养结合的新型种养模式,形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共赢”的发展格局,实现种养平衡发展。大力创新和利用“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作畜禽饲料、还田肥料、沼气能料利用,促进农业废弃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高效节水微灌、肥水同灌、钢管大棚、避雨棚架等设施,着力减少农业资源消耗。三是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加大有机肥、生物农药推广力度,降低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提高肥药利用率,减少氮、磷等排放,减轻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四、重点建设项目
围绕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中小企业孵化项目。一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使优惠政策和项目往中小企业倾斜;二是继续加大和金融部门的信贷合作关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三是积极对接相关部门,解决企业贷款贴息,解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四是积极协调发改、财政、科技、经信、环保、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发挥行业和资源优势,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信息、寻求资源。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力度,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80%的涉农商家实现上网销售,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组织涉农商家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活动,支持开拓农产品国(境)外市场。完善农业品牌发展激励机制,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平台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与水利、交通、国土、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的衔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建设、农机补贴、沼气池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加快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贵州银行、信合联社衔接争取贷款5000万元,为园区建设提供保障,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2016年3月建成科技扶贫加工示范园,“筑好巢,引好凤”,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
(四)盘活园区资源要素多渠道融资项目。盘活园区土地、标准化厂房等资源要素,切实为园区发展、企业生产等方面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构建园区建设主体多元化、融资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新体制。
(五)招商引资项目。编制和整合一批符合园区发展需求、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加工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推出建设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发展前景好的农业项目,做到谋划储备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建成投产一批。
(六)按照市委领导“要把郎岱园区打造成为融入黄果树大景区、承接牂牁江旅游景区,农旅一体旅游节点”的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园区农旅一体化建设,扎实做好“省级100个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强化科技支撑和示范,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园区建设上水平,争取“省级科技示范园区”牌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园区的推动作用。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强软环境建设,学习先进园区的建设管理经验,提升园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强化特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积极协调农村工作有关部门,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农村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园区干部职工支持服务现代农业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合力兴农,合力扶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运行机制建设
1、投融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好园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作为园区融资平台的作用。与贵州银行六盘水市分行、六枝信合联社等建立长期信贷合作关系。全方位开展融资,切实为园区发展、企业生产等方面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构建园区建设主体多元化、融资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新体制。
2、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微博、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现代网络手段,推进园区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网络化建设,更好展示园区形象,打造信息化农业园区。
3、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二是协调市、特区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技术人员,全力配合搞好相关技术服务,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招商、构建平台招商,坚持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和产业链配套招商,鼓励本地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产业。
(四)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创建和奖励扶持。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品牌创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品牌推介、人才培训、商标代理以及社会中介评价等服务。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奖励机制,对创建国家级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