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规划背景
根据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以及贵阳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见》和《贵阳市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强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2011-2015)》(筑党发(2012)29号)、《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和《贵州省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贵阳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严格按照“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总目标,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落实乌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以“生态、高效、创意、循环”为特色的贵州山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思路的背景下,规划建设“贵阳乌当区花卉苗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当前,贵阳市正处于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大力推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是服务贵阳市农业、林业生产、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贵州省、贵阳市使用的花卉苗木,大量依靠外调。2011年贵阳市农业林业用苗1.87亿株,其中45%从省外调进,外购苗木耗资3.55亿元。从全省范围看,外购苗木70%以上,2011年贵州城乡绿化苗木外购资金达11.6亿元,加上农业苗木外购资金总计在20亿元以上。随着贵州省各市、县城镇绿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和农业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未来将产生更大的用苗需求,因此,必须抢抓国家对贵州大力支持的发展机遇,抓住苗木花卉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充分发挥乌当区在区位、气候、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花卉苗木这一高效、绿色产业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乌当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乌当生态农业和现代林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市美化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排位前移,在全市农村率先小康”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乌当区地处黔中腹地,位于国家生态文明城市贵阳市中心城区的东北连接部,东邻龙里县,南连云岩和南明中心城区,西接白云区,北靠开阳县和修文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40m,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青水秀,自然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达50%。全区国土总面积686km2(103万亩),耕地保有面积27.8万亩(国土资源数据,含部分园地),林地面积55.11万亩(同前,含部分园地)。辖8个乡(镇)、2个办事处(社区)、74个行政村。2011年全区常住总人口23.23万人,其中有农业人口11.85万人,城镇化率57%。全区社会总产值125.51亿元,占贵阳市社会总产值的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亿元,占贵阳市6个城市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7.3%。乌当区既是贵阳市中心城区的组成区,也是贵阳市重要的药品食品工业园区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都市“菜篮子”生产提供区和不可替代的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区,在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1、五大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一是优质特色蔬菜:2011年全区种植蔬菜13.8万亩,年产特色蔬菜13.06万吨,已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约4万亩,其中辣椒种植基地1.7万亩,折耳根种植基地1.2万亩(控制了贵阳市80%的折耳根市场需求)其他如晚番茄、棒豆、密本南瓜、菜用玉米、莲藕、食用菌等特色蔬菜生产基地1万多亩;已获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44个,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0个,折耳根产品获地理标志保护,《无公害食品、折耳根生产技术规程》申报贵州省地方标准已通过专家审定,即将发布实施,特色优质蔬菜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特色精品水果:全区已建各类果园4万多亩,年产水果10万吨,其中精品水果生产基地约3万亩,有“黑珍珠”樱桃基地5000亩,“阿粟”科技杨梅基地7000亩,黄金梨基地10000亩,葡萄、草莓等基地5000亩,樱桃、梨和杨梅等基地已获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
三是特色中药材及花卉:全区中药材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含野生林下培育面积),其中金花石蒜2000亩,厚朴1000亩,续断1000亩,玄参800亩,鱼腥草8000亩,杜仲、山茱萸、白术、桔梗、天麻、苦参、金银花、头发蓼、牡丹等7000多亩,大部分基地由中药材生产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制药企业等建立。建设花卉生产基地1300多亩,花卉种植专用大棚69万m2,有花卉经营公司21家,带动680多家农户,年产鲜切花1.35亿枝,产值4000万元,并有部分打进外销市场。
四是特色生态畜禽:全区已建成以牲猪、奶牛、肉牛、香猪、野猪、黑羽鸡、芦花鸡、绿壳蛋鸡、七彩山鸡、蛋鸡等为代表的生态特色畜禽规模养殖场9家,养殖小区83个,年出栏肉猪22万头、肉牛2370头、禽类138万羽,肉类产量1.52万吨,禽蛋2100吨,鲜牛奶1.5万吨。
五是特种水产:全区已建成以大鲵、中华鲟、金鳟、虹鳟及观赏鱼为代表的特种水产基地,大鲵养殖场9家,观赏鱼和冷水鱼养殖基地500亩,带动养殖农户3200多户,特种水产年生产能力1000吨以上。
此外,还有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特色杂粮生产基地、优质绿茶种植基地和丰富的农业生态观光、生态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等乡村旅游资源。
2、有较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全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市级4家;有农产品(特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7家,制药龙头企业5家,知名度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贵州龙膳香坊食品有限公司、贵阳味莼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黔五福食品有限公司、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贵州万顺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带动乌当区特色农产品(含中药材)加工原料生产基地6万亩。全区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52个,其中种植业35个、养殖业13个、经营和服务业4个,带动农户4240多户。此外,乌当区建设的贵阳市十大现代工业园区之一——乌当医药食品新型工业园区,具有一定投资建设规模的特色食品(农产品)加工和制药企业正在逐步入驻,已入驻投资建设的特色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计划入驻的特色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为乌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较强的基础。
三、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需要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传统工业化道路所造成的全球性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已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同时,城镇化的快速进程已造成人类诸多的心理和生理疾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人们生活的环境处处披上绿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创造和谐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因此,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意义十分长远和重大。
2、项目建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乌当区是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市的重要旅游景区和后花园,森林植被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更应建立大型花卉苗木基地,培育大量精品花卉苗木,美化、绿化景点,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乌当生态旅游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当务之急。而该项目建设也正是响应贵阳市“生态立市”和乌当区“黔中秘境、生态乌当”的发展战略。
3、项目建设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建立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同时,发展花卉苗木基地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花卉苗木的需要以及带动当地农民创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及乡村绿化,以此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内容。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花卉苗木的生产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的花卉苗木生产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存在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少、档次低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生产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供应能力。该项目建设符合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需求,必将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国发[2012]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国发[2012]4号文件《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业部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2012年8月)等。
二、贵州省有关规划和文件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决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十二五”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十二五”农业发展划》、《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2010-2020年)》、《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贵州省农业功能区划》、《贵州省“十二五”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十二五”观光农业发展专项规划》、《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和《贵州省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等。
三、贵阳市及乌当区有关规划和文件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阳市“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规划》、《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国家山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2012~2022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筑府发[2012]51号)、《乌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乌当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乌当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乌当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乌当区领导干部手册》(2012年5月)、乌当区8个乡镇提供的相关资料、乌当区1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相关资料、规划编制调研参考和分析的其他资料。
第三节 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结合乌当区各乡镇资源条件和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发展现状,经专家组研究评价,乌当区花卉示范园区规划选址于乌当区羊昌、水田、新场、新堡、百宜等乡镇及高新社区境内,地处北纬26°47′至26°54′,东经106°51′至106°58′之间,规划建设核心区1万亩、拓展区5万亩。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规划期限为5年,即2013年-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