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竹荪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织金县竹荪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被誉为“真菌皇后”、“面纱女郎”、“山珍之王”、“京果之王”。 竹荪早在古代即为南方官吏对历代皇帝的贡品。据资料和有关人士介绍,清代皇室御膳中所用的竹荪全由贵州地方官员贡奉,全国各大菜系所用的竹荪也几乎全部采购于贵州。因此,传统上的申国竹荪指的就是原产于乌蒙山区的清香型红托竹荪。其主产地就是织金县。这就是织金被称为“中国竹荪之乡”的历史根源。

织金竹荪是织金县的重要特色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通过组织分离和驯化栽培以来,在我县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1986年通过实施毕节地区下达的“人工栽培竹荪技术研究与推广”星火计划项目获得成功后。使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大幅提升;2000年起就由县农业局牵头,织金县红托竹荪研究所、织金县竹荪协会共同实施“以草代木栽培竹荪”课题的实验和攻关取得了成功,此项技术使竹荪种植成本下降了20%以上,而且取材更加方便,同事保护生态。

一、 织金竹荪产业的现状分析

(一)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织金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上游,东经105°49′06"一105°55′56″,北纬26°43′24′一26°47′49″之间,海拔多在1300—16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热量充沛,雨热同季,阴天较多等特点,土壤多为微酸性和中性黄壤,PH值在5.8一7.2之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形成织金红托竹荪品系的先决条件。在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生长的竹荪品质优良,风味独具,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脆嫩爽口,久煮不烂,品质大大优于其他品种和其他产地的竹荪。

(二)培养料来源充裕。竹荪制种和栽培原料,主要是以竹木枝条及腐殖土为主,我县的科技人员通过几年的刻苦攻关,用农作物秸秆取代了竹木,用一般的微酸性黄壤通过消毒处理后取代了腐殖土,目前用玉米芯、玉米秸秆代替阔叶木枝条及竹枝条栽培,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竹荪生产将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来源十分丰富和广泛,因此,竹荪的制种和栽培与生态建设并不起冲突。

(三)栽培技术成熟。织金清香型红托竹荪是我县科技人员从本县竹林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优良株系,并且在开始取得成功之日起便将制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到全县竹荪种植户中去,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来,县内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共计培训了12000多人次,从而形成了一个科技人员—科技二传手—种植户的技术推广网络;为更进一步探索竹荪的高产稳产,县还成立了“红托竹荪研究所”,在深加工方面,得到了省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二十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织金竹荪的制种和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支撑条件。

 (四)农户有栽培竹荪的积极性。由于成功解决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加上竹荪价格好,有钱赚,极大地激发农户种植的热情,竹荪产业已成为农户致富主要收入来源,全县有2万多户从事竹荪种植。

(五)公司(合作社、协会)带头作用初显。全县现有竹荪公司(合作社、协会)10余家,注册“织金竹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价高畅销,远销国内各大红和城市和东南亚。

(六)社会基础条件好。织金红托竹荪自形成发展以来,得到了国家、省、地、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资金、物资、技术及产、供、销环节等方面也相应得到有效支资助,历届政府对织金红托竹荪特色产业的发展都极为重视,先后组建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抓竹荪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竹荪生产销售管理运行新机制,大力发展竹荪生产和深加工,加强竹荪系列产品的营销,巩固和开拓竹荪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竹荪制种和栽培的技术家喻户晓,生产的自发性和积极性高;这些社会基础条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随着项目的建成投产,织金红托竹荪的生产和加工将走上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竹荪支柱产业巩固发展前景广阔。

二、存在问题

虽然织金竹荪种植已经超过30年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种子(菌种)市场不规范,多数以家庭小作坊生产为主,许多生产者不具备菌种生产资质和技术,对原种不进行提纯复种,不能应付可能出现的菌种质量事件,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时常发生劣质种坑农现象,造成菇农血本无归。菌种质量难以保证,致使现蕾出菇慢,产量低等现象;挫伤荪农的种植积极性;而我县对竹荪菌种的制种投入、研究较迟,生产成本高,许多生产者只讲效益、不讲质量,导致产量不稳定。

(二)生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部分农户投入不起,主要体现在:

1、竹荪栽培上:一是由于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水源差的基地影响播种时间,会导致栽种季节推迟,未能达到“三湿”栽培,导致出菇不整齐,出菇缓慢,而排灌不畅的基地容易遭受洪灾,造成减产;二是竹荪产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收入产业,无技术人群种不了,无钱、无技术人群种不了,无钱、有技术人群种不了,有钱、无技术人群也种不了,制约着织金竹荪产业的发展;三是由于一直采用阔叶木材树枝和下脚料以及竹子下脚料进行栽培,生物转化率低,与保护生态环境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织金竹荪产业的发展。

2、在加工上: 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没有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的生产格局。由于资金、信息、管理、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原因,我县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还很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①、规模小,带动能力差;②、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③、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不高;④、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脆弱,合作基础不实;⑤、竹荪产品加工滞后、商品率不高、竞争力不强。

3、市场不健全,由于县内没有农产品专业市场,导致监管不力,品牌产品没有真正发挥效益,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和企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四川、福建竹荪充当织金竹荪,甚至制假造假,出现了假冒伪劣的织金竹荪,造成织金竹荪价格波动大;严重损害织金竹荪的声誉,同时也损害消费者和种植户的利益,严重挫伤生产农户的积极性。

  (三)品牌尚未做强,销售渠道不健全,织金竹荪虽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国内外也有了较好的声誉和卖点,价格比其他品种和其他产地的竹荪高。但宣传力度不够,多数消费者对织金竹荪的品质特征知之甚少,2010年注册的“织金竹荪”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织金竹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至今还未评上省级著名商标,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和企业,以次充好、以四川、福建竹荪充当织金竹荪,甚至制假造假,出现了假冒伪劣的织金竹荪,造成织金竹荪价格波动大;严重损害织金竹荪的声誉,同时也损害消费者和种植户的利益,没有实现品牌效益,也无法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织金竹荪精深加工还处于空白,竹荪干品保鲜时间短,一般保存不当,3-5个月后颜色会变黄,失去光泽,影响商品性,使销售价格下降,竹荪精深加工未跟上,产品附加值低。

(五)主产区面积、产量逐年下降,竹荪不轮换种植容易遭受病虫害的危害,导致产量下降,轮换种植。适宜种植竹荪的地块有限,立体换土栽培成本过高,普通农户承受不起,导致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

三、发展对策

我县竹荪产业要全面贯彻省委、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贵州省织金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质增效为目的,以解决产业发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产品,核实基地规模,完善发展规划,加快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开发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增加产业开发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一)组建织金县竹荪产业办公室。要在大开发的前提下思考织金竹荪产业的培育,借鉴成立烤烟生产办公室的做法,建立一个对织金竹荪的生产经营、技术指导、市场预测与预测和掌握市场信息的日常工作机构,为竹荪产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开展技术交流、解决竹荪生产、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成立县级食用菌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有关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定专人抓此项工作,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上重要的工作日程,确使食用菌产业开发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三)规范菌种市场管理。良好的菌种是竹荪高产的主要因素,县有关部门应加强整顿清理无证菌种生产者,杜绝家庭作坊式生产,菌种实行统一管理、检验,持证生产,将低劣的菌种清理出市场,彻底遏制菌种乱、杂现象,让荪农放心购买。

  (四)加快发展深加工产品。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提高竹荪产业化水平,努力招商引资,培植龙头企业,要在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竹荪深加工零的突破,解决竹荪的保鲜难的问题,使竹荪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化发展,提高竹荪产品附加值。

  (五)树品牌开拓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用好“中国竹荪之乡”这个品牌,增强竹荪产品的竞争力,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同时,“织金竹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要积极申报省知名品牌。做好品牌产品的宣传工作,把“织金竹荪”打造成知名产品。

(六)加大对“织金竹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织金竹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力度, 使“织金竹荪”的特征、特性尽量让消费者知晓,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一要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加强竹荪菌种品种真实性鉴定,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等行为。二要严查侵犯“织金竹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织金竹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扰乱“织金竹荪”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三要强化进出口环节和互联网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和利用互联网、通信与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四要加大刑事司法打击力度。对织金竹荪制假、造假、售假的单位和企业要严厉打击。落实市场监督责任,开展专项检查。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六)扩大产品营销网络。在竹荪产业办公室指导下,收集发布竹荪市场行情,进行预测预报,引导荪农生产和流通。竹荪流通公司(大户)要在全国各地设立竹荪营销窗口,特别与食用菌大市场对接,确保竹荪价高畅销,确保菇农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