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织金县委 织金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织金县委  织金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展肉牛产业是转变我县养殖业发展方式、调优养殖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强基础惠民生的一项“精准脱贫产业富民”行动。为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根据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规模发展、加工增值”产业化发展思路,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以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为载体,以转变养殖方式为切入点,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互动互补为主线,以肉牛繁育为重点,按照贫困户和大户抓扩繁、养殖场抓育肥、龙头企业抓加工的发展模式,加快良种繁育、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和疫病防控,实施政策联动、项目带动、加销拉动、利益互动战略,着力构建牧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推进我县肉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富民为本原则。紧紧围绕精准脱贫的目标,以提高群众可支配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肉牛产业与精准脱贫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推进肉牛产业现代化进程。

    2、坚持典型示范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依托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养殖水平高、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寨,示范带动其他村寨发展肉牛养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坚持适度规模原则。坚持规模与散养共同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发展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家庭牧场,以规模养殖为带动,以散户适度规模发展为基础,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县肉牛养殖全面快速发展。

4、坚持科技优先原则。以提高肉牛个体生产性能为核心,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坚持良种良法配套,步,综合运用现代肉牛养殖科技成果和经营管理方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牛肉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养牛业经济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提升畜产品竞争力。

5、坚持市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进入牛产业,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强化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抓好行业管理和服务,推动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17年末存栏牛19.1万头以上,其中新增牛存栏1.5万头以上,出栏肉牛6.5万头以上,发展1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大户200户以上,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户)50个以上,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达到10个以上,秸秆处理利用20万吨,种植优良牧草4.5万亩,开展冬闲田土种草3万亩;新增牛冷配改良点20个以上,开展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

2018年末存栏牛21.6万头以上,其中新增牛存栏2.5万头以上,出栏肉牛7.8万头以上,发展1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大户400户以上,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户)100个以上,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达到30个以上,秸秆处理利用25万吨,种植优良牧草5万亩,开展冬闲田土种草3.5万亩;建1个肉牛交易市场,2个省级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新增牛冷配改良点30个以上,开展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

2019年末存栏牛24.6万头以上,其中新增牛存栏3万头以上,出栏肉牛9万头以上,发展1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大户700户以上,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户)150个以上,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达到60个以上,秸秆处理利用30万吨,种植优良牧草5万亩,开展冬闲田土种草4万亩;建2个肉牛交易市场,3个省级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肉牛产品精深加工厂1个,年加工肉牛能力达到6万头以上;新增牛冷配改良点40个以上,开展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

2020年末存栏牛28.6万头以上,其中新增牛存栏4万头以上,出栏牛10万头以上,发展1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大户1000户以上,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200个以上,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达到100个以上,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达到2个以上,秸秆处理利用40万吨以上,种植优良牧草5.5万亩以上,开展冬闲田土种草5万亩;新增牛冷配改良点50个以上,开展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建成2个肉牛交易市场,构建县、乡镇 (街道)电商营销平台。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5个以上,优质肉牛品牌创建初见成效。

二、重点工作

(一)加快能繁母畜扩增,夯实产能建设基础

1、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能繁母畜。突出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发展肉牛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千家万户开展母畜扩繁,实现母畜快速增长。对现有母牛进行筛选、登记造册,统一编号,定向配种,加强防疫,把好淘汰关,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母牛群。全面普及冷配技术,扶持品改建设,给予品改补贴等优惠措施,培养一批适应迅速发展需要的优秀品改员,把杂交牛品改网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的重点村。适度引进国外肉牛专用品种,建立商品经济杂交生产体系,在全县逐步形成主导品种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生产定位明晰的肉牛产业发展布局。

2、实施区外优良能繁母畜引进补贴政策。支持区外优良能繁母畜引进,严格执行防疫程序,确保引种质量。对从区外(包括国外)引进的西门塔尔、安格斯等肉用性能高的能繁母牛给予补贴。 

3、支持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大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畜牧养殖用地、用水、用电的优惠政策。将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支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以自繁自育为主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区外能繁母畜引进、自繁扩群及圈舍改造、品改建设等方面,力争每年新建及扩建50个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

(二)加快饲草开发利用,满足生产发展需求

积极推广农草间作、林草间作种植模式和技术,提高草料复种指数。整合利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贴资金,通过实行高产优质牧草示范种植补贴,调动农民种草养畜积极性。大力推行利用秸秆、酒糟、菜籽粕、废弃蔬菜养牛,加强储草棚库、青贮窖池等贮藏设施和牧草刈割、打包、压制存贮等加工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及牧草利用率,满足生产发展需求。到2020年,全县改良草山草坡2万亩以上,建成林草结合基地20万亩以上,常年秸秆处理利用40万吨以上。

(三)优化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产业快速升级

1、优化区域布局。以生态、循环、集约、特色为核心,确立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统筹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牛养殖与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相统一,保障生态安全。立足草山草坡及秸秆资源优势,在符合用地、环保及防疫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牛沼茶(果、蔬)”等循环经济模式,合理规划布局肉牛示范场和母牛养殖大户,促进肉牛产业的科学发展。各乡镇(街道)要将优质肉牛养殖小区的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精准脱贫产业布局、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做好优质肉牛养殖小区的布局、选址、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确定养殖小区的养殖品种,并重点建设一批示范养殖小区的标准养殖场及示范户。

2、优化技术推广。重点推广肉牛品种冷配改良、牧草高产栽培、肉牛科学饲养、玉米全株青贮、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天然牧草和秸秆资源,鼓励、引导一些资金实力雄厚、有意向投资肉牛养殖经营主体发展种草养牛。动员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树立“立草为业”、“草当粮种”、“牛当猪养”的新观念,积极推进粮食、牧草复种轮作,实现草增畜增的目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户)、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每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

3、优化养殖模式。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县发展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推广“小规模、大群体,小集中、大分散”饲养模式;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推行由散户养母牛、小牛,由专业户、企业集中育肥的分段化管理模式;鼓励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户均养殖2-3头能繁母牛或3-5头育肥牛;大力发展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牧场和社员达30户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年产值过100万元的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推进牛专业化、规模化、生态化、集约化养殖。到2020年,发展牛家庭牧场100个以上、养牛专业合作社200个以上、年产值过100万元的大型规模化养殖经营主体200个以上,提高肉牛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创建地方优质品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区内外企业通过并购、注资、控股、上市融资等形式创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其创新发展机制、建设养殖基地,以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尽快形成肉牛生产规模化发展的产业集聚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产业量和质的飞跃。激活民间资本,鼓励企业特别是工商资本投资肉牛产业,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本地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养殖合作社和家庭牧场,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生产经营主体转型,争取每年培育50个以上肉牛生产经营主体,提高肉牛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制,逐步实行集中定点屠宰,确保老百姓吃上安全、优质、放心牛肉产品。推行品牌战略,鼓励各经营主体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牛肉品牌,鼓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发品种多样、风味独特的牛肉产品,建立饲养、屠宰加工到餐饮全产业链,打造织金地域特色,提高我县牛肉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争取培育涉及织金牛产品的“三品一标”20个以上。建设一批规范有序的牛活体产地型、销地型交易市场,新建一批牛肉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流通设施,加快完善牛产品零售终端体系。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流通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产销对接,发展连锁、直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

(五)强化疫病综合防控,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健全防控体系。加强牛养殖环节防疫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兽医室、消毒室、牲畜药浴池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牲畜交易流通环节疫病防控设施建设,支持牲畜隔离场、产地检疫报检点、公路(铁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活畜交易市场相关设施建设。完善兽医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绩效考核制度,适当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将工作报酬与实际工作量挂钩,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鼓励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从区内外聘请兽医技术人才,对引进的技术人员参照村级动物防疫员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健全追溯体系。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牛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建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落实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强化实施畜产品生产企业、养殖小区(场)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管,逐步完善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3、健全防治体系。严格执行区外引种报批程序,落实引进牲畜隔离检疫和凭标识建档管理的规定;增加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和工作经费,实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重点疫病抽检制度;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及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净化行动,降低疫病传播扩散风险。

(六)强化金融保险支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1、实施肉牛生产发展贷款财政贴息补助政策。进一步扩大财政贴息补助规模,对发展肉牛生产产生的贷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对贷款利息进行全额贴息。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规模养殖企业、场(户)贷款抵押物不足、贷款周期短、贷款利率高和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2、拓宽产业发展投融资渠道。在落实好肉牛生产发展贷款财政贴息补助政策的同时,发挥地方政府融资担保平台的作用,鼓励以养殖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建立养殖贷款担保公司;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在贷款融资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联保增信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积极争取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贵州省产业脱贫基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相关项目资金支持肉牛生产发展。实施更为优惠的农牧业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区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肉牛生产发展。发挥好对口帮扶机制作用,把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予以推进。

3、建立产业发展保险制度。积极争取保险部门的支持,将肉牛纳入政策性畜牧业保险范围给予保费补贴,使全县肉牛养殖场(户)普遍受益。鼓励各类商业保险机构根据肉牛生产实际开发保险服务新产品,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增强肉牛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织金县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产业布局、项目组织管理,制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基地建设、生产、产品加工包装、市场流通、品牌建设各个环节,尽快改变目前养殖企业、合作社、大户各自为阵、分散发展、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状况,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牧局,由左德生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肉牛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组建织金县肉牛产业协会,统一制定织金县肉牛养殖及产品加工质量标准,制定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从领导力量、组织保障、政策措施上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把发展肉牛生产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精准脱贫工程放到突出位置安排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好生产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落实中央、省支持牛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从2017年起,县级财政要连续4年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其中每年预算县级财政资金2000万元,整合农业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重点支持牧草种植、良种引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圈舍建设、屠宰加工、疫病防控、品牌创建、科技攻关、秸秆加工机械和追溯体系建设等。每个乡镇(街道)每年要整合涉农资金50万元以上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养牛产业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采取专业合作社担保、联户担保、种畜抵押、特惠贷等方式,加大对牛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

(三)强化部门配合。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全力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共同推进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农牧部门要牵头做好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做好肉牛养殖基地、企业、合作社建设和认定工作,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养殖技术,要将有关项目优先安排用于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要切实做好草地建设、饲草生产、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发改部门要把肉牛基地建设列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统筹推进,同时加大项目的立项和支持力度;国土部门要在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肉牛养殖,对符合国家产业展政策的肉牛深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优先保障用地;环保部门要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加强养殖污染防治监督和环境监测;林业、水利、交通部门要在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生态补偿、水利建设、一事一议、通村油路等项目安排上与肉牛产业发展相结合;科技部门在安排科技项目时要向肉牛产业倾斜,加快培育肉牛科技产业链;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肉牛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管工作;商务部门要重点支持肉牛专业市场建设,帮助肉牛企业扩大内销和出口市场;金融部门要支持肉牛企业上市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供电部门要支持肉牛企业用电改造扩容,支持养殖用电,执行农业生产价格;广电、旅游、文化等部门要加大肉牛产业科技知识、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支持观光畜牧业、牛产业文化建设。

(四)强化舆论宣传。注重发挥新闻舆论宣传引导作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肉牛产业发展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肉牛生产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围绕“依法治牧”,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做好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工作,为肉牛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协调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当好政府与企业、农户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维护好行业内部生产、经营和管理环境。

(五)严格督查考核。严格落实“肉牛产业”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肉牛业发展纳入产业精准脱贫的目标考核体系、列入县对乡镇(街道)、涉及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加强督查,强化监管,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各乡镇(街道)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县实绩考核办、督办督查局要加大工作力度,履行工作职责,对肉牛产业发展工作进行跟踪督促检查,跟踪问绩问效,促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每年年终工作结束后,由县实绩考核办、县督办督查局、县农牧局等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肉牛产业工作目标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考核评定工作,考核结果纳入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实绩的综合评价体系,并根据考核结果设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表彰奖励一批先进乡镇(街道)。对考核挂末的乡镇(街道)的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实行诫勉谈话、黄牌警告、召回管理或组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