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规划文本

4.2主要建设内容

4.2.1猕猴桃种植园建设

       本次规划围绕米箩乡与猴场乡进行猕猴桃园区的建设,使其成为园区的主导产业,以高标准、高效益、高产出的原则指导园区的建设,结合最新最先进的猕猴桃种植技术对猕猴桃园区建设进行建设,扩大猕猴桃产业链,改善猕猴桃产业结构和市场运行机制,以立体循环经济对猕猴桃园区进行补充,上种猕猴桃,下种中草药与养殖家禽,使其真正成为集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特色化、立体化为一体的猕猴桃示范基地。

       本次园区米箩乡种植猕猴桃地点主要包括俄戛村、倮么村、草果村、米箩村,猴场乡主要包括红星村、补那村、长寨村、猴场村,部分村落只有部分面积在规划范围内。   

       本次规划米箩乡规划种植猕猴桃2800亩,现有16050亩,需新增11950亩,猴场乡规划种植猕猴桃12000亩,现有4230亩,需新增7770亩,整个园区规划种植猕猴桃40000亩,现有20280亩,需新增19720亩。

      考虑长期发展的需求,园区需要设置猕猴桃苗圃,以满足就近取苗原则,节省成本。米箩现有猕猴桃苗圃400亩:草果村200亩 俄嘎村 200亩。为了满足现有四家公司的发展需要,每家公司需规划200亩的苗圃,总计800亩。因此,米箩还需新增苗圃400亩。猴场乡现有猕猴桃苗圃30亩,规划建设100亩,还需新增70亩。同时,考虑到园区的展示示范功能,米箩猕猴桃需规划1000亩作为猕猴桃博览园,猴场规划70亩作为种资资源圃。

       对于猕猴桃种植园的建设,其主要成本由材料费(含种植肥料)、抚育费、人工费、土地租金、不可预见费、项目管理费等几部分组成,结合园区建设规模。、


4.2.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的发展,必然使得园区的基础设施要进行更新,才能满足园区日益健全的功能,使园区更好的发展。园区基础设施的更新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即是水利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农业配套工程、中低产改造工程等几方面进行。

   (1)园区水利灌溉工程建设

    A、蓄水工程

    a蓄水池设计

       根据猕猴桃生长习性,其需水有一定规律和临界点,根据这一需求特性,项目建设主要修建田间小水池,在雨水充足的时候把水贮藏起来,在其需水的时候供给。按每亩猕猴桃120株计算,除有效降雨补给后,每株每次补水5Kg,则每亩浇水一次需水量为600Kg左右(即0.6m3),设计水池蓄水一次可补充浇灌2次计算,则每亩需要保证1.2m3的水池容积,即每83亩需要修建一个100m3的水池。

      本项目单个蓄水池设计容积为100m3,设计方式为半埋地式(亦可根据项目区的实际地形地貌自行调整为埋地式)。100m3池型采用圆形,内径4.0m,净深2.2m。内设梯步。梯步和池壁均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表面抹M10水泥砂浆,池底浇C20混凝土底板,厚15cm,铺设碎石垫层厚15cm。为防止人畜跌入蓄水池,在蓄水池四周砌1.1m高的砖砌护栏。

   b沉沙池设计

      本方案设计在蓄水池前1-2米处修建沉沙池,以用于沉淀排水沟排水时挟带的泥沙,达到既沉沙又消力的作用。沉沙池净长为120cm,净宽80cm,深80cm。沉沙池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壁厚30cm,表面采用M7.5水泥砂浆抹面,池底铺8cm厚C15砼底板,6cm厚碎石垫层。若遇基岩,可直接开挖成形。

    c蓄水池配套截水沟设计

       纵向截水沟布设在蓄水池来水方向,解决了项目区水源问题,呈纵向布置,用以拦截坡面径流。在平直地段沟底坡降为1%,在斜坡段沿生产路斜面向下布设。截水沟断面为0.3m×0.3m,采用M7.5浆砌块石。

    d、建设规模

       根据《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年),结合项目区汇水面积以及作物需水量,确定规划区每83亩地修建一个蓄水池,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其中包括1个沉沙池,20m长的截水沟,总共为2.5万元每套。根据各规划区面积,现共需要修建242套蓄水池,其中米箩需要修建174套,猴场需要修建68套。 

    B、供水工程

       据上位规划,园区新建供水工程两处,其中米箩以草果冲水库为主导,以满足园区内米箩板块的乡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农田灌溉、林果草灌溉,预计总投资15000万元。而猴场则以省水利厅新投资建设的牛鼻眼灌溉工程为主导,覆盖猴场基地的灌溉体系。同时园区内米箩将新建小水窖1000处,总投资800万,猴场新建小水窖500处,总投资400万,米箩将新建小塘坝6处,投资2025万,猴场将新建小塘坝1处,投资615万。猴场规划新建河流引提水1处,投资1617.04万,米箩规划新建泉水引提水1处,投资1604.45万。

    (2)道路交通建设

       为实现园区观光示范的效益,经规划,园区内米箩板块新规划120公里道路,而猴场板块将新规划35公里的道路,道路投资按每公里110000元计算。

道路交通系统还需做以下调整:

    1)修缮拓宽部分通组道路,使其成为园区的一级道路,能将园区内各个分散设置的景点和观赏点串联起来,便于游园观赏,一级园路红线宽度6 m。

    2)改造与梳理园区部分道路,形成二级园路,使各个分区能够很便利的与一级园路联系贯通起来,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旅游观光,同时使园区的交通系统更加通畅与便利。二级园路作为园区内的机耕道,宽度为4.5m。

    3)根据片区农业发展,设置新建采摘道路,使各功能区内部交通便利,便于农业生产。规划的采摘道宽度为2m。

    4)开辟一条专门的电瓶车观光道路,便于游人游园体验。在一级环路的基础上,开辟一片电瓶车道路,局部电瓶车分叉走二级园路,到达园区内各观赏点。

    5)停车场的规划。停车场有集中式大型停车场与分散式停车场两种。在米箩板块,在核心区入口和小城镇设置集中式大型停车,停车场面积12000㎡,,设置小车停车位300个,大车停车位50个,非机动停车位500个。分散式停车为分散在各个功能区内部的小型停车场和农户自家用停车场,该类型停车场规划拟建小车停车位150个,大车停车位30个,总计4000㎡。在猴场板块,设置分散式停车场3000㎡,可停小车100辆,大车20辆。

    6)完善交通设施与标志。在各路口设置指示牌,标明地点、附近景点、里程数;在村镇入口及景点入口设置平面图及简要文字说明。交通标志的设计应统一考虑,在外形、质感上应具有乡野气息。

    (3)电力设施建设

       基地米箩板块现有大型变电站两处,猴场有变电站一处,村内电网建设工程已有效实施,已建成较完善的供电系统。若基地要发展成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主要是按负荷增设扩大变压器容量,扩大进户线路等级,完善电气安全设施。

根据预测的用电量,基地内应新增10KV的线路35公里,其中米箩20公里,猴场15公里,低压线路75公里,米箩50公里,猴场25公里,配变9台,米箩6台,猴场3台。

    (4)通信设施建设

       针对现有基地的通信设备条件较差,通信系统不发达的现状,应增大有线电话、无线电话、邮政通信、广播闭路电视、物联网云计算设备等的投资力度,通过新增电信光缆、增加公用电话、安装无线电话网络信号发射塔、增设邮政服务点,使得电话能够实现村村通,无线电话信号覆盖整个园区,保障园区内居民和游人与外界的边界通信交流。

    (5)能源系统建设——太阳能(太阳能路灯除外)、沼气能、液化气的利用

       目前基地内主要的能源类型为电能、煤矿、自然木材,新型清洁能源未能较好的普及与利用。经统计园区内现已建成的沼气池有1200户,安装利用太阳能的住户为300户。要实现园区的现代化示范性,新型能源的普及与利用的力度应大大加强,减少煤矿、燃烧木材等污染较大的能源的利用。规划增加太阳能热水器用户2200户,并于公共建筑、园区管理建设、生产建筑的屋顶安装太阳能板。同时,对于沼气的普及率应在全园的达60%以上,新增沼气使用用户3330户,以沼气为主要生活用能,不能满足需求时才使用电能和液化气。

    (6)园区农业设施建设

    A积粪设施建设

    a建设内容

     本方案设计在每个村均设置积粪设施,以用存放平时积累的粪便,达到腐熟的作用。积粪坑长为200cm,净宽200cm,深130cm。积粪坑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壁厚30cm,表面采用M7.5水泥砂浆抹面,池底铺8cm厚C15砼底板,6cm厚碎石垫层。若遇基岩,可直接开挖成形。 

    b建设地点与规模

    规划区每20亩地修建一个积粪坑,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养分。根据各规划区面积,现共需要修建1007个积粪坑,其中米箩723个,猴场284个,每个积粪坑投资2000元。

    B 园区中低产农田改造

    根据园区情况,针对园区内中低产农田,应进行相应的改造,其中米箩改造3500亩,猴场改造1000亩,按每亩0.1万元计算。


4.2.3 猕猴桃产业链发展建设

  结合园区猕猴桃产果量,充分考虑周边辐射区域猕猴桃发展规划情况,从猕猴桃冷藏保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规划建设。

(1)气调库建设

规模:按盛果期亩产1000kg为计算基础, 整个园区40000亩有70%作为鲜果卖,30%作为加工,在70%的鲜果中,有50%用于贮藏,因此,仅园区内实际需要贮藏的猕猴桃就有有14000t。综合考虑园区周边乡镇15万亩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情况,园区作为产业物流集散中心,必须有足够的气调库容纳其他乡镇的猕猴桃产品。因此,拟规划修建1000t的低乙烯气调保鲜库14个,5000 t的低乙烯气调保鲜库1个。

建设地点及分布:本规划在米箩乡建设5000t低乙烯气调库一个,1000t低乙烯气调库6个;猴场乡原有1000t低乙烯气调库1个,新建设低乙烯气调保鲜库6个。

建设投资:1个1000t猕猴桃低乙烯气调库建设投资1000万元;5000t低乙烯气调库建设投资约3800万元;整个园区气调库建设需投资16800万元。

(2)猕猴桃果酒加工厂建设

规模:猕猴桃果酒年产量5000t加工厂一座;

建设内容:果酒加工厂厂房1000㎡,配套3000t地下酒窖项目。

建设投资:厂房建设投资1000万元,酒窖建设500万元;引进年产能3000t的猕猴桃果酒自动生产线两条,投资约1亿元;整个猕猴桃果酒加工厂需投资11500万元。

(3)猕猴桃饮料加工厂建设

规模:猕猴桃饮料年产量2000t加工厂一座;

建设内容:果酒加工厂厂房800㎡;

建设投资:厂房建设投资800万元;引进年产能1000t的猕猴桃果酒自动生产线两条,投资约4000万元;整个猕猴桃酒加工厂需投资4800万元。

(4)猕猴桃果干加工厂建设

规模:猕猴桃果干年产量1000t加工厂一座;

建设内容:果酒加工厂厂房500㎡;

建设投资:厂房建设投资500万元;引进年产能1000t的猕猴桃果干加工设备一套,投资约3000万元;整个猕猴桃果酒加工厂需投资3500万。

   

4.2.4园区核心观光示范区建设

      在巴朗河河床地带,规划800亩核心区,集休闲观光、农业展示、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建立展示中心(6500m2)、百亩荷池(100亩)、接待中心1700(m2)、大型停车场(10000 m2)十里花道、有机蔬菜大棚(400亩)、垂钓中心,湿地雨水花园、农业地景艺术花坡,为游人提供全方位的游园体验,使游人在观赏现代农业最新的新技术、新理念的同时,通过农事活动体验获得更多农业相关的知识。

    经估算,总造价35000万元。

 

4.2.5智慧农业园建设工程

       智慧农业园主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园区基础设施,实现产品信息化与管理自动化,其分为食品溯源与园区智能控制技术。

(1)食品溯源

       食品溯源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产品条形码记录产品生产流程信息,使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产品,利于建立品牌信任,从而促进产品销售。它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通过类似银行取款机系统的专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共享,服务于最终消费者。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此项制度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行业自我约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食品溯源设备主要分为三种:溯源条形码生产设备、食品信息输入设备、食品信息查询设备。(原理如左图)整个设备与生产环节紧密相扣。采用这种仅需要最初的一次性投入,日后的成本可以忽略。通过食品溯源,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园区控制

       园区控制实现智能太阳能路灯、视频安防监控、园林智能灌溉等功能,设置综合信息管理中心,统一对路灯、视频安防、园林智能灌溉进行远程管理控制,同时亦可通过移动终端(手机等)对太阳能路灯、灌溉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以及接收视频安防监控的报警信息。综合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综合信息管理控制子系统、无线太阳能路灯子系统、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智能灌溉子系统。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左图所示:

    a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

    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路灯子系统、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和智能灌溉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监控和展示,成为园区的总控制中心。(原理如左图)

    b太阳能路灯远程管理与监控子系统

       无线太阳能路灯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了ZigBee无线技术实现对单灯、多灯的协调管理和综合控制。系统通过ZIGBEE和GPRS无线网络(无线物联网技术),将路灯的状态参数传送至控制计算机,由计算机实现对各个路灯的自动巡检和综合控制,可以自动判别出路灯的故障类型、老化程度、亮灯状况,并进行故障报警,防盗报警等。另外,基于web互联网络,用户可以远程查看路灯状态,也可以对路灯实施远程控制。

       无线太阳能路灯能源管理系统左图所示,系统主要由三部分:太阳能路灯,无线网络,服务器。

       太阳能路灯是系统的终端,它的主要功能是白天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储藏在蓄电池中,在夜晚将电能转换成光能。无线网络将太阳能路灯之间,太阳能路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能将路灯自身的状态,如剩余电量等传回服务器,同时也将服务器发送的控制命令传送至各个路灯。

      服务器基于web技术,一方面,管理人员在任何地方,只要能接入internet,都能登入服务器控制路灯;另一方面,由于路灯接入用的是zigbee+GPRS无线网络,所以,不管路灯安装在什么地方,只要能接收到GPRS信号,就能接入网络。系统采用无线+internet的网络技术,用户能非常方便地查询路灯的工作状况,并控制路灯。

      系统可以实现单灯监控、亮灯模式任意组合、亮灯计划自动执行、随时随地监控。实现高效管理、绿色能源利用、极大程度降低了系统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c.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

       园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方面辅助保安系统对园林内的特定现场实况进行监视,另一方面可辅助观察园林植物、果树的生长状况等。它使管理人员在控制室中能观察到所需监控的重要地点的情况,为消防、园林区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人员活动提供了监视手段,主要对园林区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园林区综合控制室、需观察的植物、果树点等重要场所安装摄像机,将监视区的情况以图像方式实时传送到管理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综合监控中心可以随时了解这些重要场所的情况。监视系统除起到正常的监视作用外,在接到防盗报警系统的示警信号后,还可以进行实时录像,录下报警时的现场情况,以供事后重放分析,同时可将报警信息下发到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结构图如左图。

       远程视频联网监控系统的技术原理如下:每个施工工地配一台网络数字硬盘录像机,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压缩,将压缩码流组成IP报文,通过TCP/IP协议,利用专用网络,把这些IP报文传到监控中心实时解码输出视频图像,进行集中监控。

在上述框图中,PC管理主机可以通过网络,对前端的每一台视频服务器进行配置、管理、控制,可以实时监控每一台网络硬盘录像机的视频图像,通过PC机可以同屏多时显示多个施工工地的视频图像,并通过事先设定的规则切换图像信号,例如15秒切换一次,或一分钟切换一次等。

       系统优点可以实现集中管理、不受地理距离影响的智能化部署、监控、整合,报警信息自动上传以及发送到手机。实现高效安全管理。

    d.智能灌溉子系统

       灌溉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操作不需要人直接参与,由机器自动完成。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灌溉系统自动化的目的可能是不同的。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力和减轻繁重的灌水劳动,降低管理费用;②提高灌水质量,保证准确地根据作物的需要按时按量地进行灌溉,对整个灌溉系统进行合理调度,节约用水,节约能源;③保证灌溉设备(水泵、喷灌机等)安全可靠的运行。近些年,自动化灌溉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全国很多地方已经采用了自动化灌溉系统,并且效益明显。结构图如左图。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自动化灌溉的系统解决方案不尽相同。下面给出一种较常见且技术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基于GPRS的农业自动化灌溉系统。系统架构如左图。整个系统主要由中央控制系统、GPRS传输网络、田间采集控制终端、田间湿度传感器、电磁阀等组成。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分析、存储田间土壤的湿度、温度等信息,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工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田间土壤的湿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界面下发灌溉指令,并且得到灌溉命令的执行情况。可以查询土壤的历史湿度走势、工作人员的历史灌溉记录等。GPRS传输网络,田间系统利用GPRS网络将田间各种信息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利用GPRS网络将各种指令下放到田间。田间系统,主要包括采集控制终端、各种传感器、电磁阀等。采集控制终端获取各种传感器的信息上报中央控制系统,接收中央控制系统的命令后驱动执行机构电磁阀完成灌溉。

       系统可以实现充分发挥现有节水设备作用,优化调度,提高效益;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更加节水节能,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质量;能够真正做到适时适量地控制灌水量、灌水时间和灌水周期,从而能提高作物产量和显着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劳动力和运费;可方便灵活地安排工作计划,管理人员无需夜间作业,从而降低劳动强度。

 

4.2.6特色安居工程

       以“四在农家”为目标,即:“富”在农家收入增、“学”在农家本领长、“乐”在农家精神爽、“美”在农家面貌新。对现有民居关系与山体坡度进行分析,得出适宜居住的场地。通过村镇整合,化零为整,提升土地价值。对整合后的村落进行民房改造、设置配套服务设施;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为人们提供安全、生态、卫生、信息化的生活环境。

       园区安居工程采用“小城镇-村落”的以片带点的发展模式,其优点在于:

       有利于建设安全、卫生、生态、核心的新农村现代化人居环境,便于管理以及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化,减少工程建设投入成本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化零为整,便于生产管理。

       在米箩乡与猴场乡分别建设小城镇,分别容纳21000人、8000人,使得两乡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75%、65%,成为两乡的行政、商业、居住的核心区域。集中化村落布局,对于不适宜居住和农户零散区域进行搬迁。先期建设5个新农村建设样板区(米箩乡3个、猴场乡2个),带动其他村落的建设发展。

根据以上理念,我们提出三点发展模式:

(1)村落改造成商业、旅游功能区

       根据水城县民居图集控制建筑风格、体量以及布局模式,通过将内部居民外迁,将原有的居住功能置换出来,驾驭商业、旅游、展示功能,同时通过对建筑外观的改造和周边环境的优化,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2)村落优化,保留居住功能。

       对于居住条件较好的村落,保留其村庄建筑功能不变,完善其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周边零散农户聚成一个整体,通过对居住建筑进行改造,包括户型改造,外装饰翻新,将村落填平补齐,同时优化周边环境,达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拆除村落

      将分部于低谷河滩、坡度较大等自然灾害易发区的村落,分阶段搬迁住宅建筑、取消村落内部道路,居民外迁安置,使其恢复成为生产或绿化用地。

4.2.7山体覆绿工程

      围绕现有景观林,对园区内植被生长较差的山体进行覆绿改造,利用人工植草技术、植物盆(槽)技术、挂网喷播技术、植生带(毯)绿化技术、框格客土绿化技术、高次团粒喷播技术等技术、梯状生态生境恢复技术对现有土坡进行全面的绿化覆绿,在5年内创建次生林带,初步完成山体覆绿工程,之后通过次生林提升,完善山体生态结构,避免次生林衰退,使林相趋于稳定。其效益在于: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土,避免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提升景观品质,创造自然、生态的现代农园生产环境。米箩乡规划面积为51950亩,其中需山体覆绿的面积为4867亩,猴场乡规划面积为13810亩,需山体覆绿的面积为2493亩,两乡共计7360亩。每亩地需6000元,总投资为4416万元。

4.2.8.辅助配套产业规划建设

    (1)重点扶植打造产业

       根据园区产业布局现状,在充分分析各个产业现状条件,结合园区资源规划利用情况,规划对以下几个种植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米箩乡在原有优势产业当中,重点扶持打造烤烟、杨梅和茶叶三个产业。综合其他各方面的情况,拟规划发展烤烟6000亩,杨梅3000亩,茶叶5000亩。猴场乡则重点发展杨梅和经果林产业,拟规划发展杨梅2000亩,经果林1000亩。

    (2)养殖产业

       作为种植业的补充,适度发展养殖业是实现园区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环节。本次规划拟在园区内建设生猪养殖场2个,米箩和猴场个布局一个,规划占地面积分别为50亩,20亩,生猪存栏量15000头;养鸡场布局建设5个,其中米箩4个,猴场1个,禽类存栏50000羽;水产养殖基地1个面积100亩,占地主要布局在米巴郎河流域,计划年产水产2000吨。养殖产业拟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3)特色旅游产业

       特色旅游工程以农业科技、农耕文化为主线,融合布依族文化风情,建设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全园的旅游系统。具体措施如下:

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通过核心观光示范区、生产区展示设施的建设加以诠释;结合两乡的现有村落,在米罗乡建设现代布依族文化区,在猴场乡保留原有村落布局与建筑,展现原汁原味的布依族文化坐落。保护两个村落的名木古树,作为旅游观光的地标性景点;在两个乡的小城镇中,建设度假酒店、特色民宿、布依族风情酒吧、特色纪念品商店、民族餐厅等设施,满足游客的需求。

       全园建设环保电瓶车、自行车租赁等设施,完善游览交通系统。

       结合布依族文化,策划以年为周期的旅游节日,做到“四季有景、四时有节”,丰富旅游活动。

       从而园区建设满足游客的“衣、食、住、行、游“五大层次需求,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休闲。全园旅游配套建设工程总造价共计20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