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十个抓好”强力推进产业扶贫

      为充分发挥好山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纳雍县围绕种养殖特色产业,“十个抓好”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一是抓好调减区域规划。围绕107万亩总体规划,各乡镇(街道)制定今冬明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勾绘出图斑,量化到村组、造册到户,明确完成时限。高速公路沿线:涉及的13个乡镇,调减玉米1.05万亩,重点发展竹子、经果林、蔬菜、花卉和人工种草。主要公路沿线:围绕全县国、省道和县、乡主要干道周边,调减玉米7.7万亩,重点发展经果林、蔬菜和人工种草。主要旅游景区:在全县主要旅游景区调减玉米550亩,重点发展经果林、花卉和人工种草。重要水源点:在全县重要水源点调减玉米7700亩,其中围绕黔中水利枢纽库区、洪家渡水库、夹岩水利枢纽库区、城镇主要水源点(水库)进行调减,重点发展人工种草、经果林、茶叶和中药材。25度以上坡地:除上述四个重点区域之外,在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调减玉米种植22万亩,重点发展经果林和生态林。其他区域结合实际和目标任务主要以种草为主。

      二是抓好农业物资储备。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各种产业种植时间,超前抓好种子、种苗、种禽、种畜准备工作,保证今冬明春用种需要。坚持“本地育苗、就近供应”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分别规划建设一批茶、果、药种苗繁育基地,满足本地用苗需要,减少外购种苗。同时结合目标任务,对今冬明春生产所需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进行调剂供应,确保适时启动并完成任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依法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制售假劣种子、种苗、农药和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保证种子质量。

      三是抓好标准基地建设。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认真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农业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乡乡镇建农业园区”为平台,结合布局,整合资源,完善设施,突出重点,立足特色,着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集群化、多元化的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园区,确保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四是抓好试点示范引领。围绕主导产业,按照县有大样板、乡有中样板、村有小样板的示范格局,层层建设科技示范样板,确保看有典型、学有榜样、做有效益。每个主导产业分别建立1个以上示范样板点(面积不低于3000亩),乡镇(街道)每个主导产业分别建立1个以上示范样板(面积不低于500亩),同时打造一个狼尾草或华农菌草种植示范点(面积不低于3000亩),村有1个主导产业示范样板点(面积不低于50亩),各乡镇(街道)制定示范样板规划和领导样板点规划,示范点上要集中展示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科学模式,提高示范样板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

      五是抓好市场主体培育。积极引进省内外优强龙头企业入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支持现有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扶持各类中小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引导企业不断完善现有利益联接方式,逐步探索完善股份合作制、利益共同体等更趋紧密的合作机制。用好各项脱贫政策,加快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每个行政村至少发展1个合作社。按照“村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基地”等模式,建成一批利益联结合理、运营模式新颖、贫困群众参与面广的改革试点,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六是抓好科技培训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开展科技攻关,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建设一批规模足够大、科技含量高的主导产业试验基地。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化农机与农艺结合,利用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科技入户工程、涉农信息服务平台等,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农机具的培训与指导,计划今冬明春完成技术培训5万人次以上。积极鼓励干部职工深入一线领办创办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到明年春季,领办创办人数达50人以上。

      七是抓好产销市场对接。认真落实农校对接、农医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以及农业与单位对接机制,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对有效的市场需求定向引导,由能带动农民增收的市场主体生产供应。在农校对接方面,从现在起,全县各类大中小学校在同质同价前提下,全面定向到贫困村贫困户采购。充分利用民革中央、广州天河、省农委等帮扶机遇,加大与广州、上海、深圳、重庆等城市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力度,畅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八是抓好冷链物流建设。加快纳雍县活禽屠宰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屠宰活禽4000万羽,年冷链物流配送冷冻、冰鲜禽类4000万只,力争年底完工;积极鼓励县内外有实力企业在我县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年底建成冷链物流初级加工中心基地预冷库11个,容量4300立方米以上。确保到年底新增冷库容积860吨。

      九是抓好农村综合改革。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不同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的改革示范基地。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度,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快资金拨付,年底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推进“塘约经验”改革试点,以“村社一体”为载体,大力推广“五联”促“三变”模式,合理界定农户在产业链条中的利益,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广大群众,确保“塘约经验”改革落地生根。

      十是抓好园区建设推进。依托“一乡一农业园区”政策,推进6个省级农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3个县级农业园区、20个乡级农业园区建设,吸引更多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入园经营。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规划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有条件的区域实现地平整、田肥沃、渠相通、路相连,为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推广良种良法、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